查看原文
其他

在喝咖啡压惊?星巴克最新回应来了丨关于致癌物,专家、律师这样说→

2018-04-01 上观新闻

你的朋友圈

被这则消息刷屏了吧?



一则“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全球媒体刷屏!”的帖子在网络中传播甚广。帖子援引华尔街日报内容,根据法庭命令,星巴克及其他咖啡公司今后必须在产品显著位置标注丙烯酰胺致癌物质标识。



事情缘起:

3月30日,美联社、路透社等媒体的一则报道——



美联社报道称,美国洛杉矶一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理由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的高浓度丙烯酰胺——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质。
有媒体指出,不仅星巴克,本次案件中被告上法庭的还包括绿山咖啡、7-11、Kraft Food Global等90余家快餐巨头。


星巴克最新回应:


星巴克始终坚持为顾客提供高品质及安全可靠的食品与饮料,并致力于让顾客感受优质的星巴克体验。


关于该项在美国加州的法律诉讼,您可参考以下全美咖啡行业协会相关公告的中文翻译: 


全美咖啡行业协会关于加州第65号判决的公告 (2018年3月29日)

在这场持续多时的法律诉讼中,今天,加州第65号判决的结果将可能导致所有咖啡产品上必须贴上致癌警告标签。整个咖啡行业目前正在考虑各项应对,包括继续提出上诉及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


在咖啡产品上贴上致癌警告标签将会是一个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美国政府发布的营养指南中指出,咖啡是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世界健康组织(WHO)也明确指出咖啡不会致癌。无数学术研究都已经证明了饮用咖啡对健康的益处,并且咖啡饮用者通常更长寿。


全美咖啡行业协会的主席及首席执行官威廉莫瑞表示:“咖啡早已被证明是对健康有益的饮品。此次法律诉讼产生了一个可笑的结果,这项第65号判决使消费者倍感困惑,并且也无益于公众对健康的认知。” 



律师说法:

距离最终贴警告标签还很远


洛杉矶消费者委员会委员、美国知名华人律师邓洪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986年加州选民以直接公投的方法立法要求致癌物质需要向消费者进行公示。而如果商家没有告知的话,民众可以自己代表政府来告商家。


此次报道中的官司已经打了很长时间,在8年前被提起诉讼,包括星巴克在内的咖啡企业被诉没有向消费者警告产品中可能含有致癌物质。而这一诉讼即便打赢,影响也只局限在在加州的咖啡店,而不是覆盖全美的。


邓洪解释说,这一诉讼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咖啡有没有含有致癌物质,这一阶段已经被证实咖啡在烘焙过程中是含有的。第二阶段是这一致癌物质对消费者来说带来的好处是否大于其致癌风险。而在第二阶段,洛杉矶的高等法院的初步裁决,商家并没有证实利大于弊,初步认为商家应该将有害物风险告知消费者。


邓洪表示,第二阶段只是初步的裁决意见,包括星巴克等企业有权利在两个星期内提出反对意见。第三阶段是讨论商家在过去因为没有贴出警告标示应该做出多少赔偿。


邓洪坦言,在这一案件中,就算第三个阶段结束了,商家被判有责任警告消费者,商家还可以到上诉法院挑战这一裁决。而商家可以在上诉法院提交新证据,来证明高等法院裁决是有错误的。


如果上诉法院维持原判,商家还可以上诉到最高法院。即便在最高法院败诉了,商家还是可以到联邦法院进行上诉,并表示加州公民所通过的法律以联邦的宪法有抵触。因为联邦政府法律规定地方政府或是州政府不能立法来阻止妨碍跨州跨国的商业往来。而在美国,像香烟、酒之类的要提出警告的话,是属于跨州跨国的影响,往往要通过联邦的立法来进行。


邓洪表示,因此,此次加州高等法院并不是最终的裁决,并非马上会生效。现在的影响可能仅仅限于加州的商家,而且最后的裁决可能需要等到加州上诉法院、最高法院的判决,商家甚至可能会上诉到联邦法院,因此距离最终真正要求加州星巴克等咖啡商家在咖啡产品上贴上警告,还差得很远。


喝了咖啡真的会致癌吗?

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到底会增加多少致癌风险?

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权威专家求解


丙烯酰胺与具体肿瘤关联尚未发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医师卞冬生介绍,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而丙烯酰胺在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其的确是一种致癌物,但目前没有充足的人群流行病学证据可证明人类某种肿瘤的产生与由食物中摄取的丙烯酰胺有明显的相关性。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表示,长期以来,咖啡和患癌风险之间的关系,是业界研究热点,结论总是无法确定。致癌物质并不罕见,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列表里,迄今致癌物质达502种,国家食药监局总局公布的致癌物质为499种,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PM2.5、加工肉等。丙烯酰胺作为咖啡里新发现的致癌物质,应该被消费者所了解,但市民也不必为此过于恐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肿瘤科主任梁晓华教授同样表示,任何一种致癌物质都需要达到一定浓度,并且需要持续暴露、接触一定时间以后,才能达到致癌后果。如果单纯讲某一种物质是致癌物,不考虑浓度、暴露时间,本身是不科学的。



根据2010年,发表在《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上的一项研究提供的数据,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6μg-16μg每天。


姑且用最保守的数字来估算一下——

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2.6μg*50=130μg,也就是10kg咖啡,才会喝到致癌剂量(煮咖啡丙烯酰胺平均剂量 13μg/kg)。



咖啡目前“降级”归为三类致癌物


去年10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公布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其中丙烯酰胺属二类致癌物(二类致癌物是指导致人类癌症的证据不明确)。卞冬生说,“新泽西的食品专家从人体每日膳食中0.1mg/kg 体重的丙稀酰胺摄入量中没有观察到不利的影响,从而推测人们食用油炸食品致癌的风险极小。WHO食品安全相关官员也认为,人体摄入的丙烯酰胺尚不足以对人体有害。”


事实上,人类对致癌物的认知正在不断推进。郑莹说,目前致癌物根据三条标准(在人群中是否有充实证据证实致致癌、动物致癌性实验是否具备充分证据,以及是否具备其他证据),将致癌物分为四大类。例如,吸烟、建筑装修材料使用的甲醛等,被列为一类致癌物。


欧美国家咖啡饮用量颇高,“咖啡是否会致癌”一直被讨论。1991年,咖啡与红肉等一并列入2A级致癌物,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会组织专家进行重新评估,咖啡归为分类下降的三类致癌物。郑莹补充解释,“还有来源于人群研究的证据表明,饮用咖啡多的人群,罹患子宫内膜癌、肝癌的风险均有所降低。”


标示致癌物,研究安全范畴值得探索


目前,市民主要摄入丙烯酰胺的来源并非咖啡,卞冬生说,“丙烯酰胺在很多常见食物中都存在,比如方便面、薯片、面包、饼干、油条甚至家常的炒菜中都无法避免。简单而言,只要是通过油炸、烘焙、烧烤等方式烹饪的食物,就会含有丙烯酰胺,咖啡豆本身并不含有这一物质,而是烘焙过程惹的祸。”



梁晓华说,咖啡里所谓的致癌物,如果含量极低、并非长期饮用,应该对人体危害不大。郑莹认为,星巴克烘焙咖啡产生丙烯酰胺,在标注警示时,进一步研究多少标准属于健康无害范畴,更值得摸索。另外,除了丙烯酰胺,加工肉等在市民生活中接触更多,相应标注警示、知识普及也应跟上。


平时饮食上该注意什么?


丙烯酰胺作为一种潜在致癌物质,虽然要达到致癌剂量是比较夸张的数字,而想要完全避开也是不可能的,但是日常生活中,健康饮食的小细节还是可以注意一下的:


1、多蒸煮炖、少煎炸烤。

2、少喝速溶咖啡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妈妈特别要注意


小孩子更喜欢吃各种零食和油炸食品,往往会摄入过多的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容易被人体吸收,还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小宝宝而宝宝的解毒功能相对较弱,要特别注意控制丙烯酰胺的摄入量,妈妈注意少吃油炸高脂食物。


本文来源:综合上观新闻、法制晚报·看法新闻、钱江晚报、界面新闻、观察者网等

相关作者:顾泳 黄杨子

微信编辑:纳米


大家都在看↓↓↓

携程总裁道歉了!“6000元的机票,退票费竟要9000元”有了新说法

一个“前女友”的反腐战

他,29年前在“一妇婴”可能被抱错,现在锁定了百个疑似家庭,但更纠结的来了.....




觉得文章不错,那就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